?秋意渐浓的吉安县永和镇,清风徐徐,稻浪翻金。老人披着薄衫在村头观棋,孩童笑闹着捡拾落叶。街巷如昨,人声温润,更显静好。
前不久,新华社面向全球推出独家纪录片《县乡治》,将镜头对准这片沃土。影片一经播出,迅速登陆多家国际主流媒体,在全球引发深度共鸣。
作为唯一受邀在全省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的赣中小镇,从柔性劝导作坊搬迁,到五步闭环巧解千结,再到“五心”工程浸润乡风……永和镇,何以成为县域善治的“样本”?
“三听三解”拉进心距离
“你这批货,大概还要多久做完?”这是永和镇党委书记王圣博和同事的第三次上门。
“一个星期左右吧。”家具作坊老板老郭搓着手,眼神里藏着忧虑。作坊安全生产不达标,整改势在必行,但一家老小的生计都系于此,搬迁谈何容易。
没有冰冷的“关停令”,有的是设身处地的考量与推心置腹的沟通。镇里工作人员的每次登门,都带着不同的解决方案;每一次交谈,都聚************消防规范的新厂址,还协调解决了初期租金减免问题。
“原以为要喝‘西北风’,没承想政府把路都铺到了新门口,连水电都替我想周全了,这心啊,一下子就踏实了!”老郭紧锁的眉头终于有了舒展。
这份带着温度的治理,源于“三听三解”专项行动机制——听代表建议、听群众诉求、听乡友意见,解民生实事、解矛盾纠纷、解发展困境。全镇15支小分队,如同深入肌体的毛细血管,活跃在每一个村庄、每一条街巷。
镇干部包村、村干部包组、党员包户,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、车间厂房,都是******办公室”。收集到的问题,被分门别类梳理入账,形成动态更新的“民情台账”。每周的民情分析调度例会雷打不动,进度公开晾晒,难点问题提级上党政联席会集中攻坚。镇纪委全程跟踪督查,群众的满意度测评结果直接挂钩干部考核评优。
晚霞熔金,静静流淌在尚书村古老的祠堂飞檐上。祠堂内,灯火通明。村民与镇村干部围坐一圈,没有主席台,没有发言稿。乡音俚语中,党的惠民政策被掰开揉碎讲解;乡亲们敞开心扉,唠着家长里短。谁家孩子读书困难,哪处田埂急需修缮,甚至婆媳小别扭……皆可现场“点单”。这种“祠堂乡音传党声,群众点单在行动”的互动,让政策宣讲沾满泥土气,也让民情民意搭上直达决策层的“直通车”。
从被动接招到主动寻访,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,一件件民生实事精准地度量着干部与群众心与心的距离,标刻着民心所向的尺度。
一枚二维码扫出好商量
“以前那‘飞线’充电,看着就心惊肉跳。现在好了,楼下新增一排充电桩,手机扫码‘嘀’一声就能充,安全又方便!”永和镇木业天目小区的于女士指着崭新的智能充电桩,言语间满是欣喜。
曾经,镇区多个老旧小区饱受******居民们无奈又担忧,矛盾时有发生。
改变,源于一条条涌入******居民留言。永和镇政协工作联络组敏锐捕捉到这个高频诉求,依托“赣事好商量·吉事广******居民代表围坐一桌。议题聚焦:在哪里装?装多少?怎么收费?安全如何保障?
协商并非一帆风顺。低层住户担心噪声******消防通道。
大家在坦诚交流与激烈讨论中凝聚共识:选址避开主要采光面,优先利用小区闲置角落和公共车棚;数量根据电动车保有量科学测算,分批安装;价格参照市场标准并公示;引入智能断电、过载保护和远程监控技术;明确物业日常巡查和公司定期维护的双重责任。会后,各方代表顶着烈日反复勘察,寻找安全与便利的最佳平衡点。
方案敲定,行动迅捷。不到两周,规划位置的硬化地面******居民只需指尖轻触手机屏幕,电动车的“能量补给”便安心开始。
杂乱“飞线”的消失,便捷扫码的背后,是基层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——意见有渠道表达(码上办),诉求有平台协商(好商量),方案在沟通、争论与妥协中凝聚共识,最终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具体成果。这枚小小的二维码,扫开的不仅是充电接口,更是“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”的民主密码。
五级阶梯智解千千结
基层矛盾千头万绪,如何避免忙中出错?永和镇在实践中摸索出环环相扣的“五步治理法”:首访回应、村级化解、镇级处理、部门办理、县级联调,将矛盾逐级化解。
首访回应,让第一声诉求落地有声。种粮大户黄长根多次发现自家禾苗被邻村散养的牛啃食,于是决定在村务公开栏扫描“民情二维码”提交诉求信息。当天下午,镇调解员和村干部就出现在田埂上,现场查看、固定证据、安抚情绪、明确责任。“没想到反映这么快就有人管!”黄长根的感慨,得益于覆盖全镇的“首接负责制”和智能化民情直报系统,确保群众的“第一声呼唤”被听见、被重视,将怨气化解在萌芽状态。
村级化解,传递乡土智慧与人情温度。林洲村陈姓兄弟为宅基地边界争执。村调解员张卫华请来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,搬着小板凳坐在兄弟俩院门口。一杯清茶,几句带着乡音的往事回忆,勾起共同成长的温情。在温情劝导和乡邻见证下,兄弟俩握手言和。村级调解依托对村情民意的熟悉、宗亲血缘的纽带、乡友长者的威望,让法理在乡土温情中被接受。
镇级处理,攥指成拳形成合力破堵点。永和镇中心农贸市场秩序一度混乱,片区干事小李通过“基层治******居民抱怨“路难行”,管理者强调“要规范”。经磋商,方案出炉:划定固定摊位,引入“摊位星级评比”制度;设立“红黑榜”;增加保洁频次;组建各方代表参与的自治管理小组。杂乱重归有序的背后是镇级处理整合行政资源,形成合力,对跨领域复杂问题实现“一哨”联动,精准破题。
部门办理与县级联调,专业破坚冰。面对超果村工地工资核算纠纷、富康苑安置房的历史遗留问题等疑难杂症,永和镇启动更高层级的解决机制。涉及专业法规的,如工资纠纷,由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等专业机构介入,依法厘清责任,精准核算方案,确保工人权益。对富康苑这类盘根错节、涉及多部门的历史难题,则申请“县级联调”,由县领导牵头,住建、自然资源、信访、司法及属地镇组成联合专班。
五级阶梯,环环相扣,层层过滤,筛去戾气与怨怼,留下邻里和睦、干群和谐、社会有序的融融和气。截至目前,通过该机制流转的425件诉求中,417件成功化解在相应层级,办结率高达98%。
治理之道无他,唯民心是归。一次次民意的实地丈量、一场场充满“烟火气”的协商、一级级化解消融的矛盾,与升腾的袅袅炊烟、回荡的欢声笑语,相映成景,这是“中国之治”在基层沃土上的鲜活绽放。(徐瑞春、郭清、李程仁)